向漫畫家葉宏甲致敬 「諸葛四郎」重返故鄉新竹市
六十年代家喻戶曉的漫畫小英雄-「諸葛四郎」,重回作者葉宏甲故鄉新竹市,11月29日晚間將在孔廟前廣場,重現經典漫畫-《諸葛四郎》。懸疑劇情、動感歌舞、趣味互動,勢必再次掀起「四郎炫風」。
葉宏甲的《諸葛四郎》,從1958年起即風靡臺灣幾十年,創造出臺灣本土漫畫最輝煌的時代,曾被多次爭相改編成電影及電視劇,也是60年代許多臺灣人的共同童年回憶。去年由客家委員會與紙風車劇團聯手重新改編成客家舞台劇,演出後佳評如潮,爾後客家委員會以客家文化推廣為使命,繼續邀請紙風車劇團在高雄市、新北市、苗栗縣、彰化縣等地巡演,11月29日將至作者葉宏甲的故鄉新竹市演出,活動免費自由入場,歡迎大小朋友踴躍前往觀賞。
一世英雄的燦爛年代 漫畫故鄉風華再現
地靈人傑的新竹市出生不少漫畫界好手,早期如陳定國先生、葉宏甲先生、劉興欽先生,之後也誕生了阿推、曾正忠、賴有賢等。此次《諸葛四郎》再次巡演,身為作者故鄉的新竹市當仁不讓,極力爭取協調場地,最後訂於古樸幽靜的孔廟前廣場,濃郁的人文氣息,將為演出加分不少。
葉宏甲先生誕生於1923年的新竹市,從小受到環境影響,對繪畫情有獨鐘,後來加入日本的漫畫家協會所舉辦的函授學校自修上課,讓他對漫畫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,之後葉宏甲便嘗試畫一些極短篇漫畫。
1958年以連環漫畫同時連載出刊的《漫畫大王》問世,《諸葛四郎》終於有了發揮舞台,沒多久即成為大街小巷響噹噹的人物!可惜好景不常,1960年代末期,漫畫審查制度實施,使得漫畫家發揮的空間受限,蒙面、飛鏢都被視為負面榜樣,再加上坊間漫畫會害孩子荒廢學業的傳言盛行,本土漫畫創作受到致命一擊。
1973年葉宏甲結束出版事業,同年又歷經車禍重傷而半身麻痺,他仍然不放棄繪畫,在妻子協助下完成一幅幅畫作。1990年葉宏甲因二次中風併發症離世,享年67歲。
葉宏甲先生創作出臺灣漫畫的輝煌時代,又見證臺灣漫畫殞落。身為《諸葛四郎》迷的吳念真導演說:「總覺得它像火花,點燃的是一整個世代各自的生命故事,然後集合成一部最真實的庶民歷史」,諸葛四郎不只是屬於臺灣一代人共同回憶,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。
用客語訴說精采故事,灌溉藝術種子萌芽
《諸葛四郎》客語版,結合傳統戲曲武打、現代街舞、古典音樂及多媒體動畫。造型上更以現代動漫造型結合古裝,讓原本黑白世界中的人物,增添視覺與角色的情感渲染。劇中主角諸葛四郎,取名源自諸葛亮的智慧及楊四郎的英勇;真平,則代表真誠與平實。盼透過戲劇表達教育精神外,戲中演員與觀眾的互動,生活且趣味十足的客語對白,讓小朋友能潛移默化自在的學習客語,啟發小小藝術種子。針對非客家族群,主辦單位貼心加入現場轉播字幕,讓所有觀眾都能透過客家小英雄四郎與真平,再次闖盪孩子的童年,讓孩子從劇中培養冒險犯難、不畏困難的勇氣。重新以不同的視界,看待客家悠久的文化並傳承下去。
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表示:「透過客家英雄來傳播對客家文化的光榮感,希望透過這部戲,也對所有的族群,不只是客家人,來了解接近客家語言。」
節目資訊:
演出資訊 |
|
文章轉載於客家委員會官方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