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屆「海內外客家後生交流營」匯聚台灣 李永得期客家生力軍邁向世界
為鼓勵國內外客家後生體驗客家,客家委員會首次舉辦「海內外客家後生交流營」,成功吸引來自台灣、美國、韓國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泰國等地的客家年輕世代共聚一堂,客委會主任委員李永得今(2)日在始業式上,特別期許後生們把握這次難得的交流機會,彼此建立友誼聯絡網,未來在各領域扮演客家生力軍,讓客家往世界邁進。
李主委表示,有許多海內外客家鄉親反映,年輕的客家子弟參與客家事務的機會太少,造成客家語言文化的流失,因此客委會近年積極地走出台灣,在美洲、澳洲、歐洲等,舉辦海外客家社團懇親大會、安排「客家青年國際事務訪問團」至海外觀摩學習及文化交流,成功吸引客家後生的興趣及關注,這次客委會更進一步,邀請海外客家後生前往台灣,來趟7天6夜的深刻客庄文化交流;李主委承諾,明年將繼續舉辦交流營,期許栽培出在世界各地推展「台灣客家文化」的客家青年種籽。
李主委指出,客家人及客家文化在世界上有許多厲害的成就,例如西元1777年,客家人羅芳伯於東南亞西婆羅洲建立世界上第一個華人共和國、新加坡的開國元首李光耀先生是講大埔腔的客家人、馬來西亞吉隆坡「葉亞來街」是以吉隆坡的開埠功臣、客家先賢葉亞來命名,而台灣在西元1895年的「乙未戰爭」則展現客家人保鄉衛土的精神,因此歷史上沒有客家人,世界歷史將會被重新改寫,最後,李主委也勉勵客家後生們,透過這次的深度交流,把握認識客家歷史文化,勇敢地開口說客語,說的不流利也無妨,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講客語中,將客語融入生活中,客家文化才會透過客家後生們永續傳承下去。
客委會表示, 這次的「海內外客家後生交流營」來自世界各地共45位客家後生,將於10月2至8日走訪客家庄,了解臺灣客家政策、欣賞客家文化藝術、參訪科技產業、樟之細路與傳統建築踏查等,活動中邀請客家傑出企業代表與青創後生交流座談,期許培養客家後生成為具備國際視野、在地關懷的現代客家青年。
本次參與營隊之客家後生來自多元領域,如教師、藝術家、學生、服裝設計師、媒體工作者、青農、生態解說員、餐飲業及自韓國來臺學習客家文化的研究生等;平均年齡不到30歲、不同領域的客家後生,將藉由藝術、人文、科技產業、客家料理DIY及走訪客家庄,增進客家經驗的探索與認識,相互激盪成長,體驗臺灣多元客家。
海內外客家後生將沿著浪漫臺三線,走訪北部及南部六堆客庄,參訪新竹科學園區、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、與傑出客家企業代表及返鄉創業青年座談,學習烹飪客家料理、深入茶園採茶、製茶、品茶,並至國家戲劇院欣賞莎翁名劇《皆大歡喜》改編的精緻客家大戲。
客委會期望藉由豐富的參訪與文化交流體驗,激發客家後生對客家文化的省思與熱情,拓展國際客家視野,更期許客家後生共創客家新印象,讓全世界認識臺灣、看見客家。
文章轉載於客家委員會官方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