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典台灣客家文學《藍彩霞的春天》歌舞劇 黃金劇組陣容與戲迷近距離交流
改編自客家文學大師李喬的經典文學原著小說《藍彩霞的春天》全台巡演歌舞劇,在日前於苗北藝文中心盛大首演後,成功獲得全場觀眾鼓掌叫好!而劇組為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,特別於今(21)日辦理《藍彩霞的春天》茶會,邀請到本劇製作人、導演及主要演員,於松山文創園區閱樂書店,與戲迷及媒體展開精采的對談。
這次《藍彩霞的春天》歌舞劇劇組堪稱「黃金陣容」,包含推廣客家文化30餘年的製作人鄧維順、獲得紐約、洛杉磯、倫敦多項國際金獎的新銳導演楊儒强、戲劇顧問陳伊婷博士、金鐘獎男主角吳政迪、女主角施侑岑、第2女主角李芸妁等人,共同攜手還原原著小說可歌可泣的故事,而今日的茶會,成員們也一同出席,與戲迷及媒體一同暢談戲劇理念及演出的心得。
導演楊儒強表示,自己身為竹東客家子弟,卻不會講客家話,直到近年在海外參加國際影展賽事後,才發現「越在地化,才越國際化」因此開始回頭探討自己的原生客家語言及文化,也發現原來台灣客家文化是如此的動人,楊導演透露,希望能將小說內血淋淋的文字解構後,用歌舞劇的方式,讓大家看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性工作者,是如何從壓迫凌辱到自我反抗的過程,進而讓觀眾反思各種社會議題。
客家委員會為了將李喬老師這部30多年前的作品推廣至全世界,在去(107)年與專業單位合作,將作品翻譯成西班牙文及日文,成功在西班牙及日本造成轟動,緊接著,邀請到堅強的製作團隊群將小說轉換成歌舞劇,就是要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客家文學實力。
客委會表示,《藍彩霞的春天》歌舞劇,內容講述1970年代社會底層的性工作者,在「錢淹腳目」的年代,卻受到社會各種不公不義的壓迫,進而反撲的故事,全劇傳達「終至反抗」的精神。而劇組為了真實呈現台灣50、60年代日常風貌,演員分別使用客語、閩南語、華語、原住民族語、手語等五種溝通語言,結合現代聲、光、影音先進科技與舞台藝術,將專屬那個年代的風華歲月,搬上舞台。接下來,該劇將陸續在高雄、臺北上演,歡迎大家假日與親朋好友,一同觀看這齣叫好叫座,衝擊視覺、聽覺的經典文學歌舞劇。
相關演出及售票資訊請洽兩廳院售票網。
108/12/21(六) PM 2:30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(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67號)
109/3/14(六)PM 7:30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(臺北市士林區文林路 751 號)
109/3/15(日)PM 2:30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(臺北市士林區文林路 751 號)
文章轉載於客家委員會官方網站